从未在奥运会上夺取过金牌的中国自行车项目,虽然从悉尼到雅典连续实现了铜牌、银牌的递增,但对金牌的渴望不但一直未泯,而且越来越强烈。对此,身为中国自行车队短距离组教练组长、也是奥运银牌选手江永华的恩师王永庆表示,压力确实是空前的,这不仅因为自剑中心还没有拿过奥运金牌,而且原有的强项已被取消,必须从其他项目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其实这个压力背负在所有中国的奥运会项目参赛队伍身上,只是对于自行车项目而言显得格外突出。“毕竟是在家门口打奥运会,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非常大。从自剑中心角度来说,抓得非常紧,要求队伍训练细中再细,多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然后中心会检查解决、改善的情况。”王永庆说。
奔着北京奥运目标训练,王永庆这个组承担着男子奥林匹克团体竞速和女子争先赛两个项目的备战任务,这两项的基础、实力都比不上曾经创造过中国自行车最辉煌战绩的女子500米计时赛。每天在北京老山的训练不可谓不辛苦:闷热的桑那天,运动员上午下午都不能歇着,哗哗流下的汗水洒满了跑道。王永庆说:“这么干,大家也都明白是为了在家门口的这场奥运会,这对中国、对大家既是压力也是机会。”
还有两年就要真正鸣响奥运起跑枪声了,王永庆要在这些日子里让队员上一个台阶。男子奥林匹克团体竞速赛,本来中国队很不起眼,他才抓了三个月,今年4月的世锦赛上就拿到了第八名,在场地自行车界,这个成绩相当于田径比赛中的男子百米进入决赛,含金量和难度都相当高。而女子争先赛,一直在世界自行车培训中心训练的中国小将郭爽取得了世锦赛第三名。这些成绩,记录着中国自行车人前行的脚印。
尽管这些成绩距离奥运金牌还有不小的步子要迈,但对于艰难骑行的中国自行车运动来说,却是可喜可贺的佳绩。
“困难永远都有,我们只能去面对,去解决,谁都想在家门口为国争光。”王永庆组只是奥运备战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从这一个小组看出的是自行车人为了北京奥运而奉献、为中国自行车运动再提高而无怨无悔做出的不懈努力。(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