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银1铜,这是郭爽在伦敦奥运会交上的一份答卷,可谓辉煌。但在大家心目中,她的真实成绩为1金1银1铜。

  再多的抗议也挽回不了那枚珍贵的金牌,但郭爽和队友们的进步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惊喜。就让我们来平息愤怒,寻找中国自行车在四年内的腾飞之路。

  外教助力起速

  团体竞速、凯林赛、争先赛,郭爽在三个项目上均有奖牌入账,足以证明中国自行车在场地女子短距离方面的实力。其实在北京奥运会至今的四年时间内,郭爽在这三个项目上一直都有不俗的表现,世界杯金牌、世锦赛银牌等,大大小小的比赛都几乎没有脱离过前三甲。

  提及此处,不得不谈及郭爽的成长经历。自2001年开始,郭爽便被中国自行车协会送往位于瑞士的国际自行车培训中心,跟随外教马涅训练。马涅曾7获男子争先赛世界冠军,郭爽的主项便定位在短距离项目上,争先赛、凯林赛和500米个人计时赛。

  随后的世青赛上,郭爽在三项目上崭露头角。

  2007年,郭爽在上升期遭遇磨难,马涅被日本自行车队聘为主教练,郭爽只能跟随助理教练训练,直到遇到法国外教莫雷龙。

  当时莫雷龙只接受郭爽一个人,并未接任中国自行车教练的职位,因此郭爽只能只身远赴法国训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摘得争先赛铜牌。直到2009年全运会之后,莫雷龙才真正担任中国自行车队主教练,郭爽才得以回到北京训练。

  由此可见,一直跟随国外知名教练训练,掌握了世界先进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是保证郭爽跻身高水平运动员行列不可忽视的原因。

  团队合力提升

  法国外教莫雷龙在自行车界可谓大名鼎鼎,他曾三度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八次夺得世界冠军,并培养出了蝉联五届女子争先赛世界冠军,获得三枚奥运金牌的名将巴郎热。莫雷龙看重的是郭爽的“聪明、灵性、天赋与勤奋”。他也数次表示会带领郭爽走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从一个人的教练成为一支队伍的教练,莫雷龙在打造郭爽的同时着力提升着整个中国自行车队的实力,他负责的场地短距离组成绩日益提升,宫金杰、林俊红、张磊、张淼、成昌松等一批队员成长起来。

  团体竞速,是莫雷龙在准备伦敦奥运会上最为看重的项目,因为我们拥有速度耐力超强的郭爽,以及爆发力突出的宫金杰。如果单拿郭爽去比,她和英国名将彭德尔顿、澳大利亚车手安娜等相比并不占优,但如果加上宫金杰,两个人的合力将成为世界一流。

  于是,清晰的训练方法,有效的训练手段,郭爽的速度耐力、宫金杰的起速,都在莫雷龙的训练中日益提升。伦敦奥运会上,宫金杰、郭爽合力在团体竞速赛上两破世界纪录,呈现了可喜的上升势头。

  此时不得不谈及犯规的问题,今年3月份的场地世锦赛上,裁判在团体竞速赛上共判罚了6次,因此在回到国内准备伦敦奥运会时,中国自行车队对于判罚的问题做了很多研究。熟悉规则、了解裁判的判罚尺度,如何保证不犯规,这是莫雷龙和教练组一直都很重视的问题。

  项目设置有利

  在中国自行车队自身日益提升的同时,伦敦奥运会的设项也发生了改变,对于中国队在场地短距离上增加了冲金点。

  大家都记得,中国自行车最早的奖牌突破发生在悉尼奥运会上,姜翠华拿到了一枚女子500米个人计时赛铜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江永华以破世界纪录的表现摘得一枚银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自盟改变规则,将中国这一强项取消出奥运会。

  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际自盟对项目设置再做调整,本着男女公平的原则,场地项目改动很大,女子短距离项目增设为三个,分别为团体竞速、争先和凯林赛。而这三项,都是郭爽比较擅长的项目。

  这也意味着,中国自行车在奥运会上的争金点一下子由北京奥运会时的一个增至伦敦奥运会时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