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单位:

  近期,全国自行车赛事活动发生多起安全事故,造成参赛选手受伤,引发社会不良影响。为深刻汲取教训,切实加强赛事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体育总局等十一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体规字〔2021〕3号)及《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自行车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体育总局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将自行车赛事安全管理作为当前突出政治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底线。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将安全责任贯穿赛事管理全过程各方面。

  二、落实属地责任,分级分类管理

  严格执行“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赛事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压实筹备、举办、赛后全过程安全责任。各地要结合实际细化管理措施,提升自行车赛事安全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确保责任链条无死角、无盲区。

  三、严格办赛指引,健全监管制度

  依据《全国自行车比赛办赛指南》《全国自行车比赛参赛指引》,赛事主办方要制定科学办赛方案(需经协会审核备案),督促主办、承办、协办及执行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监管制度,细化赛道安全、选手防护、应急保障等环节措施,确保安全责任到岗到人,实现“一赛一策、全程可控”。

  四、加强风险研判,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熔断机制”,在赛事开始前,组建由国家级裁判员、高级赛事运营管理人员等资深专家组成的工作专班,对赛道提前进行实地勘察,对下坡、急弯、隧道、桥梁等有风险隐患的路段进行重点勘察,发现赛道缺陷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并出具专业报告。推动赛道优化升级,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一经发现不具备举办比赛条件,立即终止赛事并要求组委会整改。

  加强对重大敏感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分析与预警工作,制定针对灾害性天气(例如暴雨、大风)和突发事故(如赛道坍塌、选手突发疾病)的专项应急预案。在赛事举办期间,密切关注气象、水利、地震、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强化安全督导,普及安全知识

  制定赛事安全督导方案,赛前协同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召开风险研判会议,全面排查赛道、器材、人员等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普及教育:

  ——对赛道进行安全隐患的细致检查,特别是隧道、涵洞、急弯、桥梁等潜在风险较高的区域;

  ——对参赛选手、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含赛道规则、应急处置等内容);

  ——通过官网、社交媒体、现场宣传等渠道,向公众普及赛事安全知识和观赛注意事项;

  ——签订《赛事活动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权责,确保赛事安全有序。

  六、建立舆情机制,及时回应关切

  设立舆情监测岗位,实时关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的赛事舆情动态,及时应对。发生舆情时,第一时间发布官方声明,通报事件基本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及后续工作计划,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安排专人与媒体、选手、观众沟通,解答疑问、回应关切,积极引导舆论,避免舆情扩大化。

  七、严肃责任追究

  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本通告要求,切实加强自行车赛事安全管理。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力、应急处置失当导致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形成“权责清晰、失职必究”的安全管理氛围。

  请有关单位严格遵照执行,共同维护自行车赛事活动安全秩序。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

  2025年5月20日